楊浩康(Yeung Ho Hong)醫生 - 網誌文章

楊浩康(Yeung Ho Hong)醫生 - 網誌文章

我仔仔身上突然生了很多肉粒?傳染性軟疣/珍珠疣 - 由楊浩康(Yeung Ho Hong)醫生講解

楊浩康(Yeung Ho Hong)醫生講解疣 / 珍珠疣

傳染性軟疣,俗稱珍珠疣,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皮膚感染疾病。雖然這種情況較多見於小朋友,但成人有時也會出現。珍珠疣一般表現為一粒粒表面光滑的、近似珍珠狀的小肉粒,頂部常有一個小小的凹坑,且通常成群分布在皮膚的某些部位。除了美觀上的困擾外,有時候局部還可能因細菌的繼發性感染而突然發炎,影響症狀加劇。

珍珠疣主要由痘病毒(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)所引致,這是一種皮膚部位專屬的病毒感染。感染後,病毒會誘使皮膚表皮角質細胞異常增生,形成含有角蛋白的小囊腫。由於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成熟,他們對這種病毒的抵抗力較弱,因此更容易感染。此外,珍珠疣傳染性極強,可通過直接皮膚接觸傳播;亦可藉由共用玩具、毛巾、衣物等間接傳播,因而容易在幼兒園或家庭中爆發群聚性感染。

當兒童在玩耍或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已被污染的物品時,加上皮膚因刮擦或摩擦而產生微細裂縫,便可能讓病毒侵入其他部位的皮膚,使珍珠疣從局部迅速擴散。部分病例中,在局部皮膚受到刮傷後,病灶附近還可能伴有紅腫或輕度疼痛,說明已出現細菌繼發感染,這時若不及時處理,可能加重病情或留下色素沉澱和疤痕。

對於治療珍珠疣的方法,醫生往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患者年齡制定相應方案。對大多數患者而言,珍珠疣可能在幾個月內自行消退,所以常採觀察等待的態度;然而,若病灶過多或影響外觀,則可選擇主動干預。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使用局部水楊酸產品,其作用在於促進角質溶解,幫助將病變細胞清除;另外,冷凍療法能夠有效破壞病變組織,此外激光治療也已被廣泛應用於臨床,通過高能量光束消融病灶,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。對於少數頑固病例,經外科醫生評估後亦可能考慮手術切除。

除了上述治療之外,日常護理與預防措施也十分重要。家長應指導孩子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勤洗手,避免共用毛巾、玩具和其他個人物品,這有助於降低傳染的風險。若發現孩子皮膚上出現疑似珍珠疣,應及時就醫確診並根據醫囑進行局部處理,以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。部分專家亦建議在學校和幼兒園加強公共衛生管理,推動定期清潔消毒,以保障孩子們的健康。

總結來說,傳染性軟疣或珍珠疣是一種兒童常見且高傳染性的皮膚疾病,主要由痘病毒感染所致。雖然大部分情況下病變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我消退,但對外觀有較高要求的患者或病灶較多的情況下,仍可透過局部藥物、冷凍、激光或手術等方法積極治療。家長與醫生的密切合作以及良好的個人與公共衛生習慣,是防治此病的關鍵。

    參考文獻:
  1.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. (n.d.). Molluscum Contagiosum & Its Treatment.
  2. Hengge, U. R., et al. (2006). "Molluscum Contagiosum: An Update on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Treatment Options."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, 17(5), 311-316.
  3. Bolognia, J., Schaffer, J. V., & Cerroni, L. (2018). Dermatology (4th ed.). Elsevier.
↑ 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