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射透明質酸填充劑安全嗎? - 由楊浩康(Yeung Ho Hong)醫生講解
上期講到透明質酸填充劑在美容醫學中的應用與廣泛角色,今期將深入探討許多人關心的問題——注射透明質酸填充劑究竟安全嗎?以及有哪些風險需要留意。總體而言,透明質酸填充劑是一項被認為相對安全的非手術美容技術,但在操作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併發症和風險。
一般來說,透明質酸填充劑注射後較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瘀青、腫脹與輕微疼痛,這些症狀通常在一至兩星期內會自然消退,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。除此之外,還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局部過敏反應,以及丁達爾現象。丁達爾現象是指因為在皮膚較薄的區域注射過量或注射位置過淺,導致皮膚在陽光下呈現藍色光暈,這種現象多數情況下在幾個月內會自行緩解,若較嚴重時則可能需要使用溶解酶進行干預處理。
更嚴重的並發症則包括細菌感染、血管閉塞和組織壞死。其中最令人擔憂的就是血管閉塞,因為當透明質酸誤注入血管後,會阻塞血液循環,進而引起局部皮膚發炎、組織壞死,最終即使治癒後也可能留下明顯的瘢痕。更具風險的是,如果填充劑不慎進入供應眼部的血管,可能引致失明。歐美、台灣及韓國等多個地區已有此類案例報告,使得該風險成為注射前必須嚴密考慮的重要因素。
為了降低血管閉塞的風險,注射前經驗豐富的醫師通常會進行回抽針筒操作,一旦發現血液回流,會立即停止注射並選擇其他部位。部分臨床上還會選用鈍針頭或導管來降低誤入血管的風險,同時亦強調使用正規生產的透明質酸製劑及嚴格的無菌操作,以確保注射環境的安全。這些措施均可有效降低術後感染及其他併發症發生的機率。
此外,患者在接受治療後也應遵從醫囑,採取適當的術後護理措施,如避免太久暴露在強烈陽光下、保持注射區域清潔、避免劇烈運動及摩擦等,從而促進皮膚癒合並減少不良反應的發展。充分的術前評估與術後護理,是達到理想治療效果及提升安全性的關鍵。
總結來說,透明質酸填充劑作為一種非手術美容手段,在專業醫師操作和嚴謹護理下相對安全,但仍存在如局部過敏、丁達爾現象、感染及血管閉塞等潛在風險。患者在考慮此治療前,應詳細瞭解可能的併發症,並與皮膚科或美容外科專家充分溝通,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,以確保安全與最佳效果。
參考文獻:
1. Rzany, B., & Kitzmann, V. (2004). Dermal fillers and biostimulators.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, 18(2), 99-105.
2. Beleznay, K., Carruthers, J. D., Humphrey, S., & Jones, D. (2015). Avoiding and managing complications of hyaluronic acid fillers.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, 136(5 Suppl), 12S-15S.
3. American Society for Dermatologic Surgery. (2014).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Dermal Fillers.